膜性肾病经规范治疗后通常不影响自然寿命,但不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能影响寿命,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蛋白尿程度、肾功能、治疗反应等,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饮食、控制血压血脂、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膜性肾病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控制病情,不影响自然寿命,因此能活三十年。但如果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出现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影响寿命。
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膜性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膜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脂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肾脏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
膜性肾病的预后因人而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蛋白尿程度、肾功能、治疗反应等。一般来说,膜性肾病的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以自发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因此,膜性肾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膜性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高蛋白、高盐、高钾的食物。
控制血压、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肾脏损害,需要积极控制。
避免感染:感染会加重肾脏损害,需要注意预防。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膜性肾病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控制病情,不影响自然寿命。但需要注意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感染等加重因素,以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