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眼口肿了一按就疼可能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疾病引起,需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耳朵眼口肿了一按就疼,可能是由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原因引起的。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引起。挖耳或异物损伤、游泳、洗澡时水进入外耳道,浸泡皮肤,破坏了皮肤角质层导致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外耳道疖肿。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当疖肿成熟破溃后,耳痛可明显减轻。此外,还可能伴有耳屏压痛、耳廓牵引痛及耳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夏季,是挖耳等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郭时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此外,还可能伴有耳屏压痛、耳廓牵引痛及耳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可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所引起。其主要症状为耳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抽痛,牵拉耳廓、咀嚼时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此外,还可能伴有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外耳道内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是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中耳负压和积液,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乘坐飞机下降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此外,还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症状为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
如果出现耳朵眼口肿了一按就疼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挖耳等损伤外耳道皮肤的行为,避免游泳时外耳道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