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脾虚湿盛,治疗需辨证论治,并注意饮食和皮肤护理。
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调、外感六淫之邪等有关,其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脾虚湿盛。根据湿疹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湿热内蕴证:多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肌肤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瘙痒、渗出、结痂等,可伴有口苦、口臭、便秘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血虚风燥证:多由于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耗伤阴血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入夜尤甚,可伴有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治宜养血祛风、润肤止痒,方用四物消风饮加减。
3.脾虚湿盛证:多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湿盛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水肿、糜烂、渗出、结痂,伴有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等。对于严重的湿疹患者,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