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佝偻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主要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骼病变,症状有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及多汗、夜惊等,及时治疗可预防骨骼畸形。预防方法包括孕期保健、宝宝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合理喂养和多晒太阳。
宝宝佝偻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骨骼病变。以下是关于宝宝佝偻病症状的一些信息: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宝宝,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
胸部:肋骨串珠,以第7~10肋骨最明显,可看到或触及到钝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常压迫肺脏,引起局部通气障碍,易患肺炎,影响宝宝的呼吸功能。
四肢: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脊柱:严重的佝偻病可导致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影响宝宝的外观和生长发育。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宝宝的运动功能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如抬头、坐立、站立、行走等都可能比正常宝宝晚。
3.其他症状:宝宝还可能出现多汗、夜惊、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
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佝偻病,应及时治疗,以预防骨骼畸形的发生。
对于宝宝佝偻病的预防,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孕期保健:孕妇应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宝宝维生素D缺乏。
2.宝宝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直至2岁。
3.合理喂养:宝宝应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4.多晒太阳:宝宝应多晒太阳,每天1-2小时,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
总之,宝宝佝偻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应重视宝宝的营养和健康,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预防骨骼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