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多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症状不明显,头颅CT或MRI可确诊。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康复治疗等,预防需控制危险因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保持良好心态。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可于24小时内恢复,部分患者可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腔隙性脑梗塞如果成为多发性的,除了可有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外,还可出现痴呆、偏瘫、失语等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吸烟等。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或MRI检查。如果患者有上述危险因素,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
2.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3.改善循环: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中成药,如丹参、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等,改善脑血液循环。
4.神经保护:使用依达拉奉、胞磷胆碱钠等药物,保护神经细胞。
5.康复治疗: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腔隙性脑梗塞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如前所述,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蛋、奶等。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脑梗塞。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5.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