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骨骼病变,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根据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和多汗,激期骨骼改变明显,恢复期症状减轻或消失,后遗症期遗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骨骼病变。这种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根据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分为以下三期: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患儿通常会出现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比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等。同时,患儿还可能伴有多汗,与季节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导致患儿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2.激期
除了初期的症状外,患儿的骨骼改变会更加明显。头部可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时颅骨内陷,松手后颅骨弹回的速度较慢,类似乒乓球的弹性感;胸部骨骼可出现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四肢及脊柱骨骼可出现手镯或脚镯、X型腿或O型腿等。此外,患儿的肌张力降低,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下降,会使患儿腹部膨隆如蛙腹。
3.恢复期
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补充维生素D,患儿的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要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增宽,骨质密度增加,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两岁以后的患儿。常见的畸形有方颅、鸡胸、漏斗胸、脊柱侧弯、X型腿或O型腿等。
总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家长应注意预防。宝宝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同时,要注意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如果发现宝宝有佝偻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