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四肢骨折时,现场急救的关键是妥善固定,具体步骤包括处理伤口、固定伤肢和迅速转运。
1.处理伤口
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染物带进伤口深处。若在包扎伤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伤口内,须向负责医生说明,提请注意。
2.固定伤肢
及时正确地固定伤肢,可减少伤者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的再损伤,同时也便于伤者的搬运和转送。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但若骨折端已戳出伤口并造成污染,或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应给予包扎固定。固定夹板与皮肤之间及夹板两端都要加以棉花等软物垫好,以防局部组织受压。固定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紧则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四肢固定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或青紫时,说明固定太紧,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3.迅速转运
经妥善固定后,迅速转运至医院。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者的呼吸、脉搏及伤口情况,以防休克。
四肢骨折的急救处理很重要,但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同样不可或缺。在处理过程中,如发现伤者出现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如有出血,应立即止血。对于开放性骨折,不应使用暴露疗法,否则会导致骨髓炎。
总之,对于四肢骨折的急救,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休克、窒息等。同时,应注意保护伤者的隐私和尊严,避免在急救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