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下丘脑或垂体病变、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三类,患者会出现代谢率减低、黏液性水肿昏迷等症状,检查一般包括一般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为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代谢、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育能力等,危害较大。
什么是甲减?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病因:
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占全部甲减的96%左右。
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垂体外照射、垂体大腺瘤、颅咽管瘤及产后大出血是较常见原因。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
代谢率减低:轻者有乏力、怕冷、腹胀、便秘、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重者黏液性水肿,常出现表情呆板、木讷、面色苍白、眼睑、脸面浮肿、唇厚舌大、毛发稀疏、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粗糙、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男性胡须生长缓慢,阴毛稀少,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育等代谢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症状。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病情恶化的严重状态,多在冬季寒冷时发病,感染、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中断甲状腺替代治疗、寒冷、镇静、麻醉、使用冬眠合剂等为常见诱因。起病隐匿,前驱症状是全身不适、发热、畏冷、寒战、乏力、嗜睡、纳差、便秘、月经紊乱等。典型表现为表情淡漠、木僵、嗜睡、精神失常、听力下降、腱反射减弱、共济失调、昏迷。
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常有轻、中度贫血,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增高。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TT4、FT4降低,TSH增高,TT3、FT3可降低,也可正常。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可了解甲状腺大小、形态,有助于甲减病因的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TT4、FT4降低,TSH增高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左甲状腺素钠(L-T4)是甲减的主要替代治疗药物。
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立即静脉注射L-T320μg,以后每6小时5~15μg,至患者清醒后改为口服,逐渐减量。同时给予保温、供氧、静脉输注大量生理盐水、纠正休克、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危害:
影响代谢: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的代谢非常重要。甲减会导致代谢率降低,使人感到疲劳、虚弱、体重增加、畏寒等。
影响心血管系统:长期甲减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问题。
影响神经系统:甲减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抑郁等问题。
影响生育能力:女性甲减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不孕或流产等问题;男性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精子质量下降等问题。
其他影响:甲减还可能影响皮肤、骨骼、肾脏等器官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甲减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疲劳、体重增加、畏寒、便秘、月经不规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甲减。一旦确诊,应及时接受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此外,甲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水平。同时,甲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感染,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