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的心脏手术,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或肋间切口打开胸腔,暴露心脏,找到室间隔缺损位置,用补片修复缺损,关闭胸腔。手术风险包括体外循环并发症、心脏骤停等,术后需密切监测和护理。
1.手术步骤
全身麻醉后,将患儿置于体外循环机上,使心脏停止跳动,进行心肺转流。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或肋间切口,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找到室间隔缺损的位置,通常在心室间隔的膜部或肌部。
用补片修复室间隔缺损,可以使用自体心包组织、人工材料或两者结合。
确保补片完全覆盖缺损,并固定在位,以防止血液反流。
关闭胸腔,撤出体外循环机,恢复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
2.手术风险
体外循环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肾脏损伤、神经系统问题等。
心脏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
术后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有出血的风险。
3.术后护理
患儿将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等。
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段时间。
患儿需要限制活动,保持安静,以促进恢复。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术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
4.注意事项
术前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身体状况等,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家长在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随访,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儿的健康。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每个患儿的情况都不同,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也会有所差异。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共同关注患儿的健康和恢复情况。如果对手术或术后护理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