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甲亢归属“瘿瘤”“心悸”“怔忡”等范畴,其辨证分型有肝郁痰结证、肝火旺盛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论治。
1.肝郁痰结证
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滞痰凝,积聚于颈部而成。患者常表现为颈部肿块、质软不痛、颈部胀闷、咽部有异物感等。
2.肝火旺盛证
多因肝郁化火,或情志内伤,肝失调达,气郁化火,灼伤阴津,导致肝火旺盛。患者常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激动、失眠、多梦、怕热、多汗、手抖、乏力、心悸、消瘦等。
3.阴虚火旺证
多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热病伤阴等,导致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失眠、多梦、消瘦、乏力等。
4.气阴两虚证
多因病程日久,损伤正气,或因治疗不当,耗伤气阴。患者常表现为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心悸、失眠、多梦、消瘦、手抖、急躁易怒、眼干、口干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分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因此在治疗甲亢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以免影响胎儿或儿童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