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湿疹方面通常效果显著,其治疗方法标本兼顾,能够巩固疗效,有效防止病情复发。
湿疹在中医看来,往往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耐、饮食失节,加之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导致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且此病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疾病。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采用内服外用中药的方法。
内治法方面,中医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急性期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期则以养血润肤为主。根据湿疹的中医辨证分型,如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等,可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或者除湿胃苓汤来渗湿健脾、止痒,以及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来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外治法方面,中医根据湿疹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煎汤温洗或冷湿敷。例如,在湿疹初期,仅出现皮肤泛红、丘疹,或者见有少数水泡却没有渗出时,可选用黄柏、苦参、黄连、地肤子等中药煎汤温洗,以清热止痒。如果水泡已经破溃,出现糜烂、流脓液,则可用生地榆、金银花、马齿苋、黄柏等中药煎汤清洗,以起到消炎、收敛生肌的作用。在湿疹后期,渗液逐渐减少时,应保护皮肤,避免药物刺激,可选用黄连膏、青黛膏等中药外擦,以促进角质新生和清除残余炎症。
请注意,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且易复发,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耐心配合,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