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血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补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燥湿化痰等药物进行调理。
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月经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血虚
素伤于血或久病后气血尚未恢复;或堕胎多产,营血亏虚;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使脾虚化源不足,进而导致月经量少。对于血虚型月经量少,可采用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药物进行调理,如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当归红枣颗粒等。
2.气滞
平素情志抑郁不遂,气机郁滞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而致经血涩少。对于气滞型月经量少,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调理,如逍遥丸、七制香附丸、益母丸等。
3.血瘀
经行不畅,有血块,经色紫黯夹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对于血瘀型月经量少,可采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药物进行调理,如益母草颗粒、少腹逐瘀丸、血府逐瘀丸等。
4.寒凝
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对于寒凝型月经量少,可采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药物进行调理,如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丸等。
5.痰湿
形体肥胖,胸脘满闷,或头晕目眩,或痰多,或白带量多质稠,舌胖苔白腻,脉滑。对于痰湿型月经量少,可采用燥湿化痰、活血通经的药物进行调理,如二陈丸、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经量少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在使用药物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如果月经量少的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及青春期少女月经量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