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可能由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可采取保持口腔卫生、局部用药、药物治疗、就医治疗、调整饮食、注意休息等措施,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1.保持口腔卫生
使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清洁牙缝和口腔。
2.局部用药
可以使用含有氯己定、度米芬等成分的漱口液含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也可以在牙龈肿痛的部位涂抹碘甘油,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3.药物治疗
如果牙龈肿痛严重,可以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如甲硝唑、阿莫西林、布洛芬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4.就医治疗
如果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进行洁治、刮治、根管治疗等。
5.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及过于坚硬、粗糙的食物,如坚果、骨头等,以免刺激牙龈,加重疼痛。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等,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6.注意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处理牙龈肿痛时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儿童应在家长的监护下使用药物,避免误食。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疾病较多、全身健康状况较差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治疗。
总之,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牙龈肿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