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颅脑损伤后,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的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过多的脑脊液积聚在脑室内,或在脑实质内积聚。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外伤性脑积水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
1.蛛网膜颗粒受损颅脑损伤可导致蛛网膜颗粒受损,使其吸收脑脊液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脑积水。
2.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颅脑损伤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如脑室内出血、蛛网膜粘连等,使脑脊液不能正常循环,从而积聚在脑室内或脑实质内。
3.炎症反应颅脑损伤后,局部组织可发生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蛛网膜颗粒,使其分泌过多的脑脊液,从而引起脑积水。
4.其他因素如颅内感染、脑肿瘤等也可导致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2.脑积水症状如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尿失禁等。
3.其他症状如抽搐、癫痫发作等。
三、诊断
1.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室扩大、脑沟变浅等脑积水的表现。
2.腰椎穿刺可测定颅内压,并观察脑脊液的性状。
3.其他检查如脑电图、脑血管造影等,可帮助明确病因。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包括脱水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等,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2.手术治疗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等,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五、预防
1.积极治疗颅脑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4.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总之,外伤性脑积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患者智力障碍、行走困难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脑积水,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