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来了不走可能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因素相关,走了不来则考虑与怀孕、宫腔粘连、卵巢早衰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病因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如下:
一、月经来了不走
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多项研究认为是家族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该病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对生殖内分泌的调节造成影响,所以常会表现为月经不调,来了不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治疗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保持低糖、高膳食纤维素饮食,积极戒烟戒酒,减少喝咖啡,并增加运动量等。其次,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炔雌醇、甲地孕酮、黄体酮等药物,起到调节月经周期,改善月经来了不走症状的作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调整或消除心理障碍,避免增加心理负担。
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间质过度生长导致,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受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息肉会对子宫内膜的正常剥脱、修复造成影响,从而表现为月经不调,来了不走。
对于出现月经不调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术式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或刮宫术、根治性手术等,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地孕酮、左炔诺孕酮、环丙孕酮等避孕药,减少息肉复发风险。生活中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多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遵医嘱定期复查。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增生形成,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考虑和家族遗传、激素、干细胞等相关,部分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则会因为子宫肌瘤导致宫腔增大,增大子宫内膜面积的同时,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或引起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和扩张而出现月经不调来了不走的情况。
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亮丙瑞林、米非司酮、氨甲环酸、左炔诺孕酮等药物,具有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月经不调的作用。如果药物治疗无效,需要考虑做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自我护理等工作,月经多时应卧床休息,加强保暖。
二、月经走了不来
1、怀孕对于月经周期比较规律的育龄期妇女而言,如果平时有正常的无保护性性生活,月经走了超过一个半月没来,需高度警惕是怀孕导致停经的可能,多与怀孕后激素变化明显,破坏女性正常的生理周期有关,一般等到妊娠结束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无需过于担心。
月经推迟10天左右来医院抽血做HCG检查,明确是否怀孕。之后可以等到孕35-40天左右通过B超确定宫内孕,之后要遵医嘱定期来医院产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宫腔粘连排除怀孕后,月经走了不来也可能和宫腔粘连密切相关,宫腔粘连是由子宫内膜感染、低雌激素水平、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损伤子宫内膜所造成的子宫腔闭塞,由于月经血主要来自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剥脱,所以宫腔粘连会影响月经血排出,导致月经减少,甚至月经走了不来。
手术是宫腔粘连最佳治疗手段,术式多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术后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宫腔再次粘连。治疗后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较好的个人卫生,定期前来医院复查,以了解恢复情况。
3、卵巢早衰卵巢早衰也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就失去了正常功能,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为月经血是由子宫内膜剥脱而产生,而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的激素来调节,因此一旦卵巢功能衰退,便会导致月经改变,引起月经量减少、月经走了不来。
卵巢早衰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应注意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情绪长期不良,同时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戊酸雌二醇、黄体酮、尼尔雌醇等药物补充雌激素,可以治疗卵巢早衰,调节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