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病因包括LH分泌不足、卵泡期LH分泌不足、PRL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状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流产、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上升缓慢、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不良等,检查有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测定、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等,治疗方法为补充孕激素、促排卵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合理避孕、注意经期卫生、定期体检等。
1.原因:
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不足:LH峰异常或排卵后LH分泌高峰不足,导致黄体发育不良,孕激素分泌减少。
卵泡期LH分泌不足:卵泡期LH分泌不足,使卵泡发育缓慢,黄体期缩短。
泌乳素(PRL)升高:PRL升高可抑制LH分泌,影响黄体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巢功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高催乳素血症:过高的催乳素水平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导致卵泡成熟但不破裂,无法排出卵子,也会影响黄体功能。
医源性因素:如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反复人工流产等,可能会影响黄体功能。
2.症状:
月经周期缩短:月经周期缩短,甚至出现月经频发。
不孕:黄体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受孕困难,甚至不孕。
流产:怀孕后容易发生早期流产。
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缩短。
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3.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了解黄体功能。
激素测定:检测孕激素、LH、FSH等激素水平。
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
子宫内膜活检:了解子宫内膜的分泌情况。
4.治疗:
补充孕激素:通过口服或肌内注射孕激素来补充黄体功能。
促排卵治疗:适用于有排卵障碍的患者。
治疗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催乳素血症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5.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催乳素血症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紧张和焦虑。
合理避孕:避免反复人工流产。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卵巢黄体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和月经周期,因此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卵巢黄体功能不全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