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指龋病,龋病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比如牙齿严重龋坏、无法修复、反复发炎疼痛且影响周围组织健康等情况时要拔掉。
1.牙齿严重龋坏
当龋病已经深入牙髓腔,导致牙髓坏死,并且龋坏范围广泛,牙齿大面积缺损,剩余的牙体组织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固位力,无法通过常规的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来恢复其功能和形态时,可能就需要拔除。
2.无法修复
如果经过多次补牙或其他修复尝试后,龋病仍然持续进展,无法有效阻止龋坏的进一步扩大,或者修复体频繁脱落、无法稳固,此时拔牙可能是较为可行的选择,以避免后续更复杂的问题出现。
3.反复发炎疼痛
龋病引发的牙髓炎症或根尖周炎症,经过规范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炎症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颌面部肿胀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拔牙可能是必要的,以消除炎症源头。
4.影响周围组织健康
龋病导致牙齿严重松动,可能会对邻牙或周围的牙龈、牙槽骨等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导致邻牙倾斜、移位,或者牙槽骨吸收加剧等,此时拔牙有助于恢复口腔局部的健康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决定是否拔牙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口腔状况、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保留牙齿,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拔牙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拔牙后应及时进行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和口腔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