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其他机制导致胃黏膜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机制是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然而,NSAIDs也会抑制COX-1酶,导致胃黏膜生理性PG合成不足。PG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黏膜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此外,NSAIDs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损伤胃黏膜,如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黏膜血流、激活炎症介质等。这些作用综合起来,增加了胃黏膜损伤和出血的风险,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史(如胃溃疡、胃炎)者、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凝血药)者,以及长期大量使用NSAIDs的患者,更容易发生NSAIDs相关性胃炎。对于这些人群,医生通常会权衡利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或调整治疗方案。
在使用NSAIDs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服用。同时,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疼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