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进入人体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多为1至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后遗症主要是肢体肌肉瘫痪、肌肉萎缩、骨骼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
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回答如下:
1.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至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2.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该病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病毒可通过粪便、飞沫传播,通过受污染的手、食物、水和玩具传染,进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内繁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一天内即可到达肠道,且在数日内繁殖至高峰,然后入侵局部淋巴结并进入血液循环,病毒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后可引起发热等症状。如果此时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可将病毒清除,疾病得到痊愈。但如果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且机体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时,就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留下终身残疾。
3.小儿麻痹症有哪些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潜伏期为5至14天,主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至4天。若病情不发展,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但部分患者会出现顿挫型灰质炎。顿挫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弛缓性瘫痪。此外,还有非特异病变,如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弛缓性瘫痪等。
4.小儿麻痹症能治好吗?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烧药,肢体肌肉瘫痪时给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5.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有两种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一种是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另一种是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OPV是一种活疫苗,通过口服接种,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IPV是一种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接种,可以提供更持久的免疫力。两种疫苗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麻痹症,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接种。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也可以预防病毒的传播。
6.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瘫痪和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后遗症包括:
肢体肌肉瘫痪: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和瘫痪。常见的瘫痪部位包括下肢、上肢和颈部肌肉。
肌肉萎缩:由于长期肌肉瘫痪,肌肉得不到锻炼和营养,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骨骼畸形:由于肢体肌肉瘫痪,骨骼得不到正常的支撑和锻炼,容易导致骨骼畸形和发育不良。
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肌肉瘫痪和骨骼畸形,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行走困难、平衡能力差、协调能力差等。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关键信息:
1.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2.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
3.患者多为1至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
4.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
5.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6.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主要是肢体肌肉瘫痪、肌肉萎缩、骨骼畸形、运动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