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好发于生育期女性,20-40岁年龄段,可出现乏力、发热、关节痛等全身表现及血尿、蛋白尿等肾脏表现,检查包括自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狼疮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生育期女性,且多见于20-40岁年龄段,老年发病者病情多较急重。以下是关于狼疮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一些信息:
1.好发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尤其是生育期女性,20-40岁年龄段的人群。
2.症状:可有乏力、发热、关节痛、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全身表现,以及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脏表现。
3.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等自身抗体检查,肾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4.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保护肾功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5.预后:狼疮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反应、患者的依从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总之,狼疮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定期进行肾脏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