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弱视的原因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先天性等,此外,眨眼、皱眉、揉眼、斜视等习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弱视。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以下。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那么,小儿弱视是怎么造成的呢?
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患儿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见于四岁以下发病的单眼恒定性斜视患儿。由于眼位偏斜后视觉功能受到抑制,日久就会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大。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大脑皮质无法形成双眼单像的知觉,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且未及时矫正者。这种弱视在生后和发育早期发生,由于屈光不正,外界物象不能聚焦在黄斑,影响视觉发育。
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等原因,遮盖了瞳孔,剥夺了该眼的视觉刺激,导致视觉发育障碍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器质性的,后果比较严重,尤其是在6岁以前发生效果最差。
先天性弱视:这种弱视比较少见,主要是在出生时,视网膜等处发生了小的出血病灶,而影响了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其他: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弱视,如眨眼、皱眉、揉眼、斜视等习惯,以及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弱视。
总之,小儿弱视的原因很多,但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都可以恢复正常视力。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