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高危人群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注意饮食和户外活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以下是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标准:
1.病史:母亲妊娠期有小腿抽筋、手足抽搐、骨痛、骨压痛、肌无力等症状;患儿出生后日照不足,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人工喂养以谷类食物为主;生长发育过快,早产、双胎;有佝偻病的高危因素。
2.症状:多汗、夜惊、好哭、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摇头、擦枕、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大、出牙延迟、肋串珠、鸡胸、漏斗胸、手镯、足镯、“O”形腿、“X”形腿等。
3.体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体征,如方颅、前囟大、出牙延迟、肋串珠、鸡胸、漏斗胸、手镯、足镯、“O”形腿、“X”形腿等。
4.实验室检查: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25-(OH)D3、1,25-(OH)2D3降低,PTH升高。
5.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等结果。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软骨营养不良、脑积水等。对于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等,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同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提供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