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针新冠疫苗以后还用打加强针吗

孙南雄 2025-06-29 01:59:18 1

三针新冠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已安全大规模生产,完成接种后不需要加强针,后续如有变异株出现会及时推出针对其的加强针。

三针新冠疫苗属于重组蛋白疫苗,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完成三针新冠疫苗接种后不需要再打加强针。

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体外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常用到的细胞,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最后制成疫苗。其技术原理和已经运用很成熟的乙肝CHO疫苗是类似的。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参与,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也容易大规模生产。

接种三针新冠疫苗后,绝大部分受种者会产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体,能达到有效的保护效果。此外,后续也不太可能会有针对重组蛋白疫苗的加强针。如果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对于像重组蛋白疫苗这种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性感染的情况会持续地关注和监测,针对这些变异株的加强针也会及时推出。

点赞
相关资源

备孕可以打宫颈疫苗吗 2025-06-29

备孕期间不建议接种宫颈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且怀孕后需告知医生,评估对胎儿影响。此外,已怀孕或哺乳期女性也不建议接种。如有接种需求,备孕前应咨询医生。 备孕期间不建议接种宫颈疫苗。 接种宫颈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


有过性生活还能打宫颈癌疫苗吗 2025-06-29

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但接种前需要进行HPV筛查。 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通常也可以接种宫颈癌疫苗,但接种前需要进行HPV筛查。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HPV疫苗可以预防多种高危型HPV的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对于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接


接种宫颈癌疫苗前需要检查吗 2025-06-29

接种宫颈癌疫苗前通常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或HPV检测、血液检查及其他可能的检查,具体项目因人而异。接种疫苗后也需遵循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接种宫颈癌疫苗前通常需要进行检查,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项目: 1.妇


已婚妇女打宫颈癌疫苗有用吗 2025-06-29

已婚妇女打宫颈癌疫苗有用,可降低HPV感染风险,预防宫颈癌和HPV相关疾病,且接种时间无严格限制,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已婚妇女打宫颈癌疫苗仍然有用。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之一。已婚妇女在性生活开始后,感染HPV的风险会增


宫颈癌疫苗推迟例假怎么回事 2025-06-29

接种宫颈癌疫苗可能会影响例假,具体原因包括疫苗成分、免疫系统反应和心理压力等,大多数人接种后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例假推迟,一般会自行恢复,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接种宫颈癌疫苗可能会影响例假,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女性的生理周期


打了宫颈癌疫苗还会感染hpv病毒吗 2025-06-29

是的,接种宫颈癌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HPV病毒,因为疫苗不能预防所有HPV型别,且存在个体免疫反应差异。 打了宫颈癌疫苗仍有可能感染HPV病毒。 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可以预防多种高危型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但它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HPV感染。以下是一些可能导


打宫颈癌疫苗好吗 2025-06-29

接种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具体是否接种需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考虑,如年龄、有无性行为等,应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了解更多信息和建议。 接种宫颈癌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于是否接种宫颈癌疫苗,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下是关


预防宫颈癌的疫苗有用吗 2025-06-29

宫颈癌疫苗有用,能降低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对高危HPV型别保护效果可达90%以上,适用于9至45岁女性,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目前,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被广泛应用,那么,这种疫苗有用吗? 有用。 以下是关于宫


子宫颈癌疫苗有副作用吗 2025-06-29

子宫颈癌疫苗可预防HPV病毒感染,降低子宫颈癌发生风险。接种疫苗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副作用。有接种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免疫系统受损者应谨慎接种。接种疫苗不能取代宫颈癌筛查,仍需定期进行筛查。 子宫颈癌疫苗是一种可以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目前市面上有二价、四


打了HPV疫苗就不会得宫颈癌吗 2025-06-29

HPV疫苗不能完全消除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只是降低发病风险,仍需定期筛查和综合健康管理。 打了HPV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得宫颈癌。 HPV疫苗主要是预防HPV感染,而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疫苗可以预防多种高危型HPV的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但并不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