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想哭、心里烦躁堵得难受,多与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如下:
1、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精神症的一种,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患者可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进而会使情绪发生改变。
患者日常应学会自我放松情绪,不要总是提前担心一些不好的事情,同时家人朋友也应给予鼓励,让患者树立自信心,改善自我认知。如果症状相对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氯硝西泮、地西泮等抗焦虑药物缓解症状。
2、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典型的抑郁障碍,通常是由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悲观人格特质等因素,导致的情绪障碍,以持久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所以可导致患者经常想哭。另外,由于抑郁症患者容易思维紊乱,从而在行为上出现烦躁不安、难受、无法控制自己等情况。
患者应避免胡思乱想,尽可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学会排解不良负面情绪。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等,这类药物具有抗抑郁作用。药物治疗同时,这类患者还应积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抑郁症的症状。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也可辅助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
3、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其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改变、生物节律紊乱等因素有关,这类因素均可造成患者出现抑郁和躁狂发作的症状,从而造成相关症状。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学习心理调节,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恢复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缓解不良负面情绪。同时,患者可配合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并遵医嘱使用心境稳定剂,控制相关症状的发作,常用药物包括丙戊酸钠、碳酸锂、利培酮、氯氮平等。
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外,上述症状还可能和个人性格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经系统有效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