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内阻证、肾阳虚衰证等,应针对证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药物应遵医嘱使用。
1.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扰于上所致。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治疗上应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为原则,可遵医嘱选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剂。
2.痰湿壅盛证
痰湿壅盛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壅滞经络,蒙蔽清窍所致。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裹、眩晕、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上应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为原则,可遵医嘱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等方剂。
3.瘀血内阻证
瘀血内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多因久病入络,或外伤、手术等导致瘀血内停,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头痛如刺、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或眩晕、失眠、健忘、口唇紫暗、舌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可遵医嘱选用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方剂。
4.肾阳虚衰证
肾阳虚衰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多因年老体弱,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五脏六腑,鼓动五脏之阳,导致水液内停,泛溢肌肤而成水肿,上扰清空而发为眩晕。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水肿、夜尿频多、舌淡胖、脉沉细无力等。治疗上应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为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汤等方剂。
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情志、劳逸等方面的调理,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