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情形,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三大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三大类,具体分析: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指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法洛四联症等)所致的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人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瓣狭窄等。
总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