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 > 正文

屯盐防辐射?别再上当受骗了!

屯盐防辐射的谣言从何而来?

你还记得2011年的那场“抢盐风波”吗?当时,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这一消息在中国引起了恐慌,有人传言说吃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疯狂场面。

这个谣言的来源,可能是由于一些媒体在采访专家时,提到了服用碘片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说法。碘片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碘的药物,可以在人体内占据甲状腺的碘受体,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从而降低甲状腺癌的风险。但是,碘片并不是随便吃的,需要在核事故发生后,在政府或医生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间和剂量下服用。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理解这个道理,只是简单地认为碘可以防辐射。于是,他们就开始抢购含有碘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产品等。当然,最便宜、最常见、最容易囤积的含碘食物就是我们日常用的加碘盐了。

屯盐防辐射真的有效吗?

屯盐防辐射真的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核辐射并不是只有放射性碘一种元素,还有其他很多种放射性元素,比如锶、铯、钚等。这些元素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并不会被碘所抵消或中和。

其次,我们要知道一点,加碘盐中含有的碘并不是很多。根据我国加碘盐的标准,每公斤食盐中含有20至30毫克的碘。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3推荐的剂量,成年人在核事故后应该服用130毫克的碘片。也就是说,要想通过吃加碘盐达到服用碘片的效果,一个人每天要吃下4至6公斤的食盐!

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过量摄入食盐会导致血压升高、水肿、心脏负担增加等严重后果。而且,过量摄入碘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皮肤过敏、胃肠不适等症状。

如何正确应对核辐射?

既然屯盐防辐射是一个错误和无效的做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核辐射呢?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

  • 避免接触。如果发生了核事故,我们应该尽量远离事故现场,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果必须进入受污染区域,我们应该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在离开时及时更换和清洗。

  • 防止吸入。如果发生了核事故,我们应该尽量呆在室内,关闭门窗,避免吸入放射性尘埃和气体。如果必须外出,我们应该佩戴合适的口罩或呼吸器,并在回来时及时清洁鼻腔和咽喉。

  • 防止摄入。如果发生了核事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比如来自受影响区域的农产品、水产品、牛奶等。我们应该选择安全的食物和水源,并在食用前彻底清洗和煮沸。

  • 服用药物。如果发生了核事故,我们应该根据政府或医生的指示,在适当的时间和剂量下服用一些可以预防或治疗放射性伤害的药物。比如碘片、钾碘化物、钙剂、镁剂等。但是,这些药物并不是万能的,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能随意服用或过量服用。


屯盐防辐射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不仅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应该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核辐射,不要盲目恐慌,也不要轻信谣言。我们应该听从专业人士的指导,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