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影视 > 正文

突破伦理,影射现实,网飞又迎来炸裂的尺度!

36岁的女明星有了外遇,对象是一个刚满13岁初中生,网飞的《五月十二月》和最近网络热搜的现实呼应上了。

影片请来娜塔丽·波特曼以及朱丽安·摩尔两大影后疯狂飚戏。

明星和小孩子相爱,这足以让所有人震惊。

新闻头条,大肆报道。老公与她离婚。孩子更是落下心病。因为妈妈出轨的对象是自己的同学。几年后,13岁的男孩‬早已成为丈夫,和格雷沙育有三个子女。

子女也都快上大学,一切稀松寻常。

可风平浪静的日子,被一个女演员伊丽莎白(娜塔丽·波特曼饰)打破。

原来是电影公司看中了女星的这段佚事,想将其改编成一部自传电影。

演员伊丽莎白为了更好地演绎,来到她家里调研。

慢慢地,随着伊丽莎白的介入,越来越多的秘密与不堪被暴露了出来。

01

伊丽莎白的调研过程,像是一次演员的朝圣之旅。

她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挖掘那段过去,分别采访她的老公、儿子、前夫。

甚至去那个事情败露的小储藏室里亲身感受。

伊丽莎白,喜欢演大尺度电影,对这部戏的邀约十分得意。

她说,她喜欢演坏角色,喜欢演道德灰度之地。

享受模糊界限的紧张感,是她渴望的某种超越现实的刺激。

但是,这种对当事人的探寻,也逐渐刺痛了当事人,也由此引起了这两个女人的交锋。

02

格雷莎却对伊丽莎白态度复杂。

来的当晚她就在床上哭泣。

因为过去的事,她以往的家庭被分裂成了两个。

过去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

但她一直在维系着、控制着表面的美好。

但是美好之下,又暗藏压抑。

比如,她会旁敲侧击地说女儿穿某件短袖显得手臂太粗了。

这种虚伪与压抑,最大的表现就是那个小丈夫。

小丈夫温柔、安静,他像个完美演绎的花瓶一样,扮演着生命中固定的角色——

好丈夫,好爸爸,好人。

但这只是假象,他早已疲惫不堪,她渴望外遇,偷摸和别的女人聊天。

他选择养昆虫,希望化茧成蝶,也是内心挣扎的一种寄托。

在和儿子聊天时,他哭泣,说人生充满错误的选择。

这个甚至都不会抽烟的男人,内心里实际还是个大男孩。

当伊丽莎白和他上床,汹涌澎湃的情感被勾引出来了。

但可惜的是,伊丽莎白只把这种行为当成成年人正常的发泄。

03 现实

如果说,格蕾莎以主动的形式来维护假象,那小丈夫则被动地共同维持着某种美好的幻觉。

伊丽莎白的到来,正是打破这种这种幻觉的罪人。

或者说,她的出现,重新让两人拼命修补好的裂痕显形。

虽然格雷莎讨厌伊丽莎白,但某种好胜心的驱使,又让她选择必须得假装得大大方方,和盘托出。

有个场景是,两个女人在镜子前的对白。

故事中,36岁女星和13岁少年结婚,就是被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无论多猥琐、惨烈,不堪,都是别人活生生的人生。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生活时,我们总是会以某种旁观者的视角去妄加推测,贴标签,让事情朝着自己合理化的想象贴近。

正如伊丽莎白。

有个细节是,女明星的儿子乔治,在伊丽莎白探索过程中,告诉了她一个“真相”:

格蕾莎的哥哥们和格蕾莎有过性行为。

伊丽莎白露出一种我们脸上经常会出现的八卦的表情。那是震惊、满足、道德优越感混杂而成的复杂情感。

她满足于自己的猜测有了印证,满足故事有了合理的结尾。

而当她自认为看透了这个人时,后续却被格蕾莎告知,你不会真的相信那些蠢事吧?

伊丽莎白只能问:你怎么知道。格蕾莎蔑视一笑。

也许,我们会对别人的故事嗤之以鼻,或者认为自己了解了别人的一生,但实际上当事人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正如年幼丈夫在知道伊丽莎白将它视作一个故事时,他恶狠狠地说,这就是我的人生。

但有多少人将别人的人生视作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