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古工作计划 第一篇
在考古工作项目成立之前,相关工作已经开展并初具成果,2018-2019年度,我校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与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承接校政合作项目5个,我院培育企业“远光测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承接校企合作项目1个。主要工作对西安市辖区内六个在建楼盘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完成发掘项目4个,未完成项目2个,且未完成项目以于2019年继续运行。除此之外,文博专业还结合考古相关工作与知识背景,开展了包括“文物绘图及摄影大赛”,“西安文化旅游杂志APPlogo设计大赛”、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区域文物绘图展陈设计项目”等专项主题活动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将各项目简介如下:
(一)政校合作项目
1.西安公园上城考古发掘项目
西安正驰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的公园上城项目一期,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办。项目用地范围大致呈刀形,用地面积 59709 平方米。2018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对勘探出的古墓葬7座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时间2018年10月27日-2018年11月13日,发掘时间共18天,参与学生14人,教师1人。出土随葬器物 47 件。随葬器物包括陶俑、墓志、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在发掘结束之后,文博专业师生出土文物进行后期修复、绘图、摄影工作,并进行资料整理。最终编写并出版考古发掘简报及报告。
2.西安文汇里考古发掘项目
西安正驰置业有限公司拟建的文汇里项目,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办。南三环与田马路十字西南角,项目用地面积 平方米。2018年11月,受建设单位委托,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对勘探出的古墓葬13座进行考古发掘,此次项目参与学生14人,参与教师1人。发掘时间自2018年11月14日开始,至2018年12月12日结束,发掘时间总计29天。发掘唐代墓葬12座,汉代墓葬1座。出土塔式罐、铜镜、陶俑、镇墓兽、陶罐、陶碗、陶盆、铁剪、铜钱等较完整文物267件。发掘结束后,文博专业师生对该项目出土文物进行后期修复、绘图、摄影工作,并进行资料整理。最终编写并出版考古发掘简报及报告。
3.西安特种飞行器研究院产业园考古发掘项目
西安特种飞行器研究院产业园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受西安市_指派和建设单位委托,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和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师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本次发掘自2018年11月19日开始至2019年1月14日结束,历时57天,参与学生8人,教师1人,遗址总计发掘面积453平方米。本次发掘共清理房址2座,坑16座,其中灰坑8座、用途不明坑8座,井4眼,窑1座,灶1台,沟3条,夯土基址1处,墓6座。墓葬出土部分陶器及少量铜器,遗址出土物大量陶器、石器与少量骨器。包括龙山文化及汉代、元代、明代五个时期的遗存。发掘结束后,文博专业师生对该项目出土文物进行后期修复、绘图、摄影工作,并进行资料整理。最终编写并出版考古发掘简报及报告。
4.西安地铁十四号线一期贺韶村停车场考古发掘项目
西安地铁十四号线一期贺韶村停车场考古发掘项目由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安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合作对地铁十四号线一期贺韶村停车场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时间为2018年11月20日-2018年12月22日,历时32天,参与学生4人,教师1人。共发掘墓葬4座、窑址1座、灰坑18座,时代大致分布在汉唐两代,出土器物共70件。发掘完成后,文博专业学生对该项目出土文物进行后期修复、绘图、摄影工作,并提交甲方发掘报告。由发掘尚未完成,后期报告编写工作将在发掘完成之后进行。
5.西安长安DY153亩考古发掘项目
长安杜永南侧亩地铁专项储备用地墓葬区用地范围平面约呈长方形,墓葬区用地面积平方米。本次发掘时间为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3日,历时53个工作日,参与学生12人,教师4人。共发掘墓葬115座,时代大致分布在汉唐,出土器物有铜器、玉石器、陶器等,除此之外出土墓志4块。该项目在2019年1月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之后对出土文物进行后期修复、绘图、摄影工作,并进行阶段性资料整理,该项目已于2019年3月继续运行。
(二)企业委托考古发掘
西安保亿大白杨考古发掘项目
保亿大白杨考古发掘项目由西安市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孵化企业“西安远光测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北邻二环北路,南邻大白杨东路,西邻永全路,东临朱宏路的项目用地中部偏东区域进行前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时间为2019年01月16日-2019年01月21日,历时5天,共发掘墓葬33座、1座窑址,时代大致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
(三)专业活动
1.“XAU文博”文物绘图与摄影大赛
为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开展“XAU文博”文物绘图与摄影大赛,面向全校就文物绘图及文物摄影作品进行征集,参与人数15人,提交作品43幅。最终分别评选出文物绘图及文物摄影作品各四幅,并于学院进行展示。
2.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区域文物绘图展陈设计项目
为加强本校学生对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认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本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谨遵学院院训与院风,宣扬本院和本专业的文化特色,就学院所在区域范围内,将考古文物绘图成果做以展陈设计,对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办学特色与文化氛围,起到一定的弘扬与展示作用。本次活动共绘制作品五十余幅,装裱优秀作品二十余幅,并于教学区域进行悬挂展示。
3.西安文化旅游APP logo设计大赛
西安文理学院与北京华星成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开展关于西安文化旅游杂志的logo的征集活动,在帮助同学们发现自身设计才能,展现自我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宣传长安文化打开一扇窗口。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各二级学院的15名同学参加,最终评选出五幅获奖作品,并将第一名作品作为西安文化旅游APP作为软件logo。
4.田野考古技术系列课堂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展田野考古技术系列课堂,由各项目组组长对项目组2017级、2018级学生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发掘流程、资料提取、设备运用等方面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田野考古相关技能,使学生具备进行田野考古发掘的能力。
5.室内文物修复系列课堂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展室内文物修复技术系列课堂,由各项目组组长对项目组2017级、2018级学生进行室内文物修复技术、文物摄影、文物绘图、修复设备使用等方面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文物保护相关技能,使学生具备进行室内文物保护及资料编写能力。
2019考古工作计划 第二篇
该项目的发掘中出土了不少工艺精致的长沙窑彩瓷,以往普遍认为长沙窑彩瓷以釉下彩为主,但关于长沙窑彩瓷的工艺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个别学者指出了长沙窑釉下彩的不典型性,也有学者认为长沙窑彩瓷都是釉上彩。为明确这些彩瓷的工艺属性,我们在不同发掘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各类彩瓷标本共50余件,利用基恩士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各品类彩瓷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并将具有代表性的4件彩瓷片送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无机材料实验室就其成分与显微结构进行深入全面的检测分析。检测表明长沙窑的精细彩绘瓷也采用了高温釉上彩工艺,由此,我们认为高温釉上彩是长沙窑彩瓷的主流工艺,长沙窑是否存在釉下彩瓷、釉下彩技术的真正起源等问题都有必要在系统科技检测数据的支持下重新进行讨论。
作为公益事业单位,考古所与考古项目负责人都有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职责和义务。该项目也依托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开展了各类公众考古活动,包括公益讲座、撰写科普文章等,分享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2019考古工作计划 第三篇
2015年2月,我所与项目建设公司就该工程范围内文物调查勘探工作达成了协议,2015年3月我所组建考古队进场开展该项目一期红线用地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确定了长沙铜官窑遗址在石渚湖北岸、市场湖一带文化堆积的边界,探明了生活区、市场区的外缘及唐代活动面高程,初步推定了唐代市场湖、石渚湖、古河道的水面范围及高程,在石渚湖南面石渚村泥家台一带发现一处残存有窑堆和作坊的窑址,为下一步工程建设与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依据。
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我们首先要收集以往有关考古与文献资料,分析可能存在的文物及其埋藏区域,要做到眼勤嘴勤手脚勤。在南方雨水多的环境下进行勘探,探铲打到四五米深的时候就相当困难了,很难把土样带上来,此次勘探我们借用了物探和地勘设备,探寻可能存在于湖底的沉船。
2019考古工作计划 第四篇
一是基本完成了对墓地南区现存墓葬的完全揭露,确认该墓区的墓葬分布,可区分为南北两个墓群;
二是辨析出孙家岗遗址墓地各土坑墓中普遍存在一种“垫器葬”的独特葬式,即:先在墓底垫放破碎陶器(多为罐、盆类、打碎放入,或放入后敲碎),之后放入葬具,葬具上或其边缘再放置盘、杯、壶等日常宴饮用器,玉器则随尸体置于葬具之内的特殊葬式;
三是获取了一批随葬品,有陶器和玉器两类,其中玉器40余件,较完整器有笄、鹰首笄、鸟首璜、璜、圆牌等,并见1獠牙神面牌饰。
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总结出“孙家岗类型遗存”概念,并指出它是长江中游地区石家河文化之后新发展起来的肖家屋脊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其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200~1800年间,其年代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早期,填补了湖南考古在石家河文化与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800年空白期的前半段,同时也为了解洞庭湖区在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其与早期国家文明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口。
2020年孙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在2020年9月下旬至2021年1月份开展。期待能有更多成果!
2019考古工作计划 第五篇
(一)工作计划
2019-2020年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古工作项目根据以建设实验室、实训室,充分运用校内文博专业建设资源与教学基础,由此开展项目相关学生实践工作。分为田野考古发掘、室内整理两个实践大方向,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着力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我校已承接及计划承接的各项田野考古项目,对优秀学生在寒暑假期进行外派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与其他项目组进行有力合作,申报各类相关活动专项进行专业知识创新传播。
由于专业硬件设施还在逐步建设之中,因此部分具体专项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逐步开展。本年度的工作计划由两方面开展:
1.考古工作项目人才培育
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将开展对考古工作方面人才培养,通过考古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育出能够参与到所承接考古发掘项目的学生团队。
为此,考古工作项目将在2019-2020年度,筹划与此相关的各类专项活动,包括“田野与文物绘图大赛”、“田野考古仪器操作技术考核”、“文物鉴赏比赛”等。通过各类专项活动开展,更好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及专业知识教学工作。
2.考古发掘项目承接
在团队培养成熟的基础上,与校企、校政项目组进行合作,承接考古发掘项目,并派出优秀团队进行现场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在实践中,让组内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
(二)构成形式
考古工作项目下设两个方向分别为田野考古发掘方向及室内整理方向,而两个方向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也有较大差别。
1.田野考古发掘方向
田野考古方向主要承担田野考古发掘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工作内容除基础的考古发掘操作外大致可分为田野考古技术、田野考古绘图、田野考古摄影三个类别:
田野考古技术
主要涉及田野考古测绘,考古勘探的技术性工作,包括测绘仪器及勘探仪器使用等。
田野考古绘图
主要涉及田野遗迹纸质与数字绘图,包括对考古发掘出的遗迹及墓葬分布、形制及保存状况等进行纸质或数字绘图呈现。
田野考古摄影
主要对考古发掘工地相关工作、遗迹墓葬、出土遗物、遗迹分布等进行拍照、摄影,及时记录关键性信息。
2.室内整理方向
室内整理方向主要承担田野考古发掘之后的各项室内整理工作,大致可分为文物修复、文物绘图、文物摄影三类:
文物修复
主要涉及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对残损者进行修复补齐以及对不易保存者进行物理及化学方法的保护工作。
文物绘图
对出土文物进行纸质及数字绘图以及对无法在室外完成的大型遗迹墓葬图进行数字绘制等工作。
文物摄影
主要对出土文物进行室内摄影及后期图片处理工作。
(三)人员组成
考古工作项目所有成员均由学生构成,根据学生兴趣专长分为考古发掘方向和室内整理方向,成员选择范围为2017-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