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1篇
专题5 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
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
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
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
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
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主要原理
注意问题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①核心:沼气工程
②优点: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开发可更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
①“综合”表现在同时考虑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不同气候带、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态工程模式应各具特色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考虑树种生态适应性问题,种植适宜品种
②考虑树种多样性,保证防护林体系稳定
③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策略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主要措施:退耕还林
主要困难:解决迁出湖区居民的生计问题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种植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②确定合理载牧量
③改良表土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①解决大气污染措施:禁止使用有铅汽油
②水污染:减少或禁止污水排放,进行污水净化
来自: 家有学子 > 《生物》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二轮总结 | 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3、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越幼嫩细胞的核越好),移入一个已经去核的卵母细胞(减II中期)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31.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生物干货 | 高中生物选修三思维导图
生物干货 | 高中生物选修三思维导图。主要: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培...
参考答案
基因工程9个重要知识图解,分分钟掌握难点!
基因工程9个重要知识图解,分分钟掌握难点!生物姐今天给同学们汇总的知识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的基因工程中9个重要知识的图解,帮助同学们...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模拟试题
A.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4)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从患者身上取出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从而获得早期人类胚胎,然后再从中培育“患者自身的”胚胎下细胞供医学临床使用的技术叫做 ...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重要考点汇总,务必牢记!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1)如果目的基因是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的,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不需要在...
考点 | 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7.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19.胚胎的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是用Y染色体的DNA作探针,利用DNA...
白鹭洲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7、已知a、b、c、d是某细菌DN_段上的4个基因,右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
高二生物学选修三检测试题
将来自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与运载体连接,一般用___________方法将其导入到棉花细胞,之后再利用_______________方法将这些细胞培育成棉花植株。5、如果要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制备甲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应用...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2篇
专题3 胚胎工程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试管动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3篇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4篇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5篇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不同点
连接的DNA
不要模板
要模板
连接的对象
2个DN_段
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存在的单链DN_段上
相同点
作用实质
形成磷酸二酯键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6篇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XX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生物选修三要点总结 第7篇
2、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常见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激素、脂类、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气体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浆蛋白、抗体等。而载体、血红蛋白、胞内酶则为常见不是属于内环境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7、酸碱缓冲对: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调节PH值维持稳定。
8、稳态的实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性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5、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6、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17、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18、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19、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0、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55律网来源链接:https://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