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故认定书下达之后,受害者若希望顺利地从肇事者那里获得损害赔偿,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遵循。首先,受害者应前往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鉴定,以明确伤残程度。这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其次,与肇事者进行协商,争取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无果,受害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流程如下:
1、伤残鉴定:如果受害者构成伤残,务必前往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根据伤残级别,可以确定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同时,还需了解受害者的户籍性质、工作收入等详细情况。
2、协商赔偿:受害者确定伤残等级后,受害者最好委托律师来处理赔偿事宜。律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详细计算出应得的赔偿金额,并确保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然后与肇事者协商赔偿,协商一致可签署和解协议,协商不一致的可起诉赔偿。
3、起诉准备:在确定诉讼对象和诉求后,开始准备相关诉讼材料,并向法院提交起诉申请。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4、提起诉讼:受害者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诉状,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来依法审理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