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 > 正文

商业模式有用吗(看看行家怎么分析)

1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当一个管理概念成为时尚,大众便会对他产生迷信。

我想说,这句话真把一部分企业家带到沟里去了。

很多次,我和甲方老板面谈时,他们对商业模式的痴迷程度,令人惊讶。

什么?“轻模式、全球首创概念、三级立体式分销”,一个个专业高深的名词,听起来,玄乎!特别是一些初创与属于成长期的企业,对商业模式的信奉更是白热化状态。

此时,我总忍不住打断,于是轻轻问一句:我们解决了用户什么真实的需求?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目前盈利状况如何?

氛围一下子会变得尴尬。

为此,合伙人大C总提醒我:看客户希望我们帮他做什么把,我们尽力做好。有些事情,我们的确改变不了。

我说,不可否认,按照既定规则设计的商业模式确实可以成就一些成功企业。然而,商业模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很多商业模式设计出来的,并没有生命力,因为它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没有满足真实的需求。

而过分迷恋商业模式,其实背后是一种投机和赌博的心态,这是不健康的,就像是在押宝,它会催生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怪象。没有核心价值,不打磨产品,反而导致创始人把焦点放在加盟、估值、融资和上市上,他们追求的是一夜之间的暴富,他们倾向的是追逐资本和玩数字游戏,这样的企业,最终也会昙花一现。

我们看看国外,美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案例并不多,资本追捧的更多的是靠技术创新的案例,这在中国,也会是趋势。

任何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都符合传统经济学规律:降低行业交易成本,提升行业交易效率,是一种以创造价值为前提的价值分享方案。

2

这两年,在冲格服务的客户当中,不乏商业模式创新型明星公司,曾经一度成为细分领域的老大,赶上了风口,融到了巨资,然而,却没活下去。

看看这组调查把:

1、国外死去的明星创业公司

2、国内死去的明星创业公司

总有客户问我们公司多大,做的怎么样?

我说:我们是小创业公司,活着。

如果说,2015年是资本和创业者的冬天,2016年,则是一场更加冷酷的寒冬。

资金少了,天气冷了,经济不景气了,赚钱难了,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远远还没到谈商业模式创新、谈做品牌、谈估值谈上市的时候。

做企业,做品牌,犹如生养小孩,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将心注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对此,我们心存敬畏。

我们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做的很好,其核心价值观是:专注。寓意抵制诱惑,专注做好一件事。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理念说出来很容易,做到却不容易,我们每天面对的“喧嚣”和“诱惑”实在太多,面对的“困难”和“考验”更不少,要心怀“敬畏”和保持“安静”,很难。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乔布斯信佛,他曾对记者说,佛教里有个说法叫“初心”,保持初学者之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保持初心,才能回到商业的本源,才能回到根植于人性之中的愿望。

他说:做苹果,我坚持一句魔咒:专注与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因为我们必须努力逼迫自己清空大脑,这种努力最终被认为有价值。

支撑苹果的产品背后,就是这样的一些商业价值观。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十分震撼。

寿司之神是一位91岁的老人--小野二郎,做寿司,很简单吗?

不,他收学徒,做寿司,要先学拧毛巾,学会拧毛巾再学会用刀和料理鱼,这几样学了十年的基础训练后,再学煎蛋。最后,徒弟煎的蛋终于“有点像应该有的样子了”,才被小野二郎承认其为“职人”。

十年方入门,比我们十年磨一剑,更有耐心!

正如,有个大神说,现在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了,繁华得概念褪去,回归初心,拼的是技术和产品了,拼的是对行业和用户的透彻理解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