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腐败风暴激起轩然大波:176位医院院长受查,医疗行业反腐浪潮刻不容缓!
近期,医疗界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震动全国。据悉,目前许多医院的高层领导和医生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紧张状态。
值得反腐查处的事态确实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多年以来,普通民众在就医过程中饱受折磨。
近日,引人深思的事例涌现,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深切触动。许老先生,患有晚期肺癌,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已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医院却依然坚持不断地为他开药、注射。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许老先生被多次送入医院住院。每次住院,医生都不停地为他输液,从早晨到深夜,不间断。
此外,医生每天还需为老人注射七八次针剂。许老先生的儿子透露,父亲的屁股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孔,看起来堪比蜂窝煤,令人心痛。
除了输液和注射,医生还频繁开具汤药,尽管老人早已无法承受,但家属多次要求停药,医生却置若罔闻,继续开药。
最终,老人在经历了花费超过50万的医药费之后,离世了。
在整理老人遗物时,许老先生的儿子整理出了整整三编织袋的药物。
令人深感讽刺和可怖的是,人早已去世,药物却如山般堆积。这一现象不仅令人咋舌,更是让人痛心。
而不仅老人承受着痛苦,家属也倍感煎熬。他们无法判断医生是否追逐私利,也不敢轻易终止治疗,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钱如流水般消失,而老人则在痛苦中煎熬。
面对如此局面,他们陷入了无法抉择的困境。
然而,类似情况还在继续发生。
今年5月,中纪委曝光了一起医院腐败案件: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以3,520万的价格购入了一台肿瘤医疗设备。令人震惊的是,该医院院长杨文俊因此行贿回扣达1,600万。
尽管在设备购买决策时,医院领导集体反对,但杨文俊执意逆风而行,达成了购买协议。
杨文俊仅凭这笔回扣,便成为了百万富翁。
然而,这仅仅是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
类似情况在此次医疗领域反腐浪潮中浮出水面。从而也让人们明白,为何看病成本如此之高。
像杨文俊这样,花费数千万购买设备。显然,他将竭尽所能地赚回这笔投资。
首先,需要证明该设备物有所值。
其次,医院确实需要依靠设备赚钱。
然而,赚钱的途径又该如何?
很显然,只能从患者身上攫取利益。
每位就医的患者都成为了潜在的被宰割对象。只需稍有需求,医生便会强制安排一系列检查。
人们经常抱怨医疗困难和高昂的费用。实际上,费用昂贵的往往不是治疗本身,而是一些人的无尽贪婪。在巨大的暴利面前,贪欲让人胡作非为。
难以置信的是,一款国产心脏支架出厂价为3,000元,在某些医院却售价高达27,000元。而进口心脏支架进价6,000元,却在某些医院卖到38,000元。
通常情况下,心脏支架并不是必需品,可以不使用。
然而,为了谋取利益,一些医生竟然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行为(当然,并非所有医生都如此)。
2009年,北京某三级医院为一名患者植入了8个支架,导致病人心源性休克死亡。
2010年,北京某医院为一名70岁老人安装了11个支架,结果血管堵塞,病人次日离世。
甚至还有一家成都医院,竟然为一名患者安装了17个支架,让业内人士大感匪夷所思。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剥削金钱,更是剥夺生命!
想象一下,当我们身体不适,战战兢兢地来到医院,希望寻求医生的医治,却不幸遇到一些医生,他们关心的不是如何治愈疾病,而是如何从你身上获利。
无需的检查项目被强制执行,不适合的治疗被强行推荐,你在这里为金钱而痛苦,而他们在那里冷漠地追逐利益。
实在令人……
此前,一位医生曾言:“去看病的时候,最好不要穿得富丽堂皇。”
否则,一旦遇到急于牟取利益的医生,很可能被推销一堆无用的检查项目,让你的金钱财产受到损失。
然而,药物也是一个大陷阱
除了过度检查,药品也成为了坑害患者的重要渠道。
很多人并不了解,医院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在一般机构中,权力通常由领导掌握,普通员工则负责执行。然而在医院,即便是最普通的医生,也具有开药的权力。
对于某一种疾病,可能有十种不同的药物适用,而医生则可以决定患者服用哪一种药物。
医生开出的药物牌子,决定了该牌子的销售量。因此,为了推销自家药物,许多药企与医院和医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他们先支付一笔钱,使得自家药物被纳入医院药房。接着,从医院院长到医生,上上下下都进行回扣交易。医生为患者开具某种药物,药企则支付相应的回扣。虽然方法简单直接,却极具成功率。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们很难抵挡诱惑。
一位医药代表表示,刚开始工作时,亲眼目睹了北京一名医生在一个月内因药品提成而获得数十万的回报。
许多药企的回扣金额直接公开。
主任级别至少获得100万回扣,药剂科则从20万到50万不等。
然而,这些隐秘的收入无法公开记录。
很多药企通过举办所谓的学术会议,将这些回扣伪装成“赞助费”、“差旅费”、“讲课费”、“培训费”。
一些所谓的学术会议是否有实际价值,甚至是否真实存在,根本无从考证,也无人关注。
只是有了这个名义,药企便能积累业绩,医院也能轻松致富,众利齐享。
然而,这其中受害的却是消费者。
考虑到一个普通病例,或许二十元的药物足以应付,但由于一些医生追逐回扣,却可能给你开出价值二百甚至三百元的药品。
许多这类药物实际上对患者毫无帮助,甚至有害无益。然而,你无法辨别,无法判断,只能毫无怨言地服用。
而在疾病严重时,情况更加严重。
每天支出数以千计的费用,但你却无法分辨哪些药物是治疗用的,哪些是医生为了追求回扣而开出的。
面对这种情况,患者深感无力。
因此,此次医疗界反腐风暴,药企和医药代表也成为风暴的焦点,人人自危,心情坐立不安。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一些药企已经迅速解散了内部工作群。员工改为单线联系,均在家中办公。
以前热衷于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的药企,如今纷纷回避。
一些药企直接解散了所有与学术会议相关的项目。甚至还发布通知,明确不再召开会议。
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至少有10场医药领域的学术会议宣布延期。
如果这些会议真的是为了学术交流,那又有何所惧呢?
现在是时候改变这种局面了。
显然,问题已经积累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此次医疗领域的反腐行动迫在眉睫。
截至今年年初至8月12日,全国已有176名医院院长和书记受到查处,其中许多人在医疗界拥有重要地位。
这种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最近,中央纪委罕见地连发了三篇关于医疗领域反腐的文章。
此外,中央纪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召开了相关会议,主题都围绕如何集中整治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展开。
在这股风暴的推动下,医院内部也有人站出来实名举报。
近期,一份涉及湘雅三医院的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广泛关注。九名医务人员实名举报该医院呼吸科主任孟婕,举报信内容引人深思,共计五页之多。
可以想象,这些人等待着机会已经很久。
我们也期待,在此次医疗领域反腐风暴中,有更多的医疗从业人员勇敢站出来,敢于发声。
他们或许了解更多医院的黑幕,或许早已不愿与腐化为伍。医疗界需要他们揭露更多的弊端。
回想起以前,医学创始人有句格言:“但愿世上无人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然而如今,有些医院不仅大肆宣扬“好景”,还公然在大堂摆放“发财树”,显然他们的目光已被金钱迷蒙。
普通人患病一次,随意检查一番,可能会让半个月的工资付之东流。
因此,现在人们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敢踏进医院的大门。
然而,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诚信待人,胜于依靠制度。
文章来源:你知道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