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ofo小黄车的消息不断,先是有人冒充外国人秒退押金,还获邮件回复致歉,接着到了12月17日就爆发了ofo总部千人排长队退押金的壮观一幕。
据到过现场的媒体报道:在ofo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总部,从12月17日早上8点开始,就已经被上门讨要押金的用户“围攻”。队伍长度从大堂延伸到互联网中心门口10米、20米,甚至一度蜿蜒至丹棱街上近百米,排队进入大厦的时间也从1个小时变成了最长3个小时。
场面太壮观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家网红店的排队狂潮,以至于引来16辆警车全程“陪护”。
尽管随后ofo创始人戴威发声:要为“欠用户的每一分钱负责”,可还是阻挡不了广大用户的退押热情。
在媒体报道中,有人从马驹桥坐两个多小时地铁专程赶来退押金,从东六环到北四环,跨越整整十环!
从原来的共享经济领头羊、“中国新四大发明”到如今人人唱衰,集中“挤兑”,ofo到底怎么了?
02
关于ofo的溃败,网上有大量的文章,比如归结于创始人的个性,还有的说是对资本的不敬畏和挥霍。总之,众说纷纭。
12月20日,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一条朋友圈回复刷屏了,一张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中回复他人时提到,最近这么多分析ofo的文章,没有一个说到真正的原因。
马化腾认为,真正杀死ofo的凶手是“一个veto right”(注:否决权)。
根据网上的说法,ofo董事会中,创始人戴威代表的创始团队与阿里、滴滴、经纬等投资方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到底谁的“一票否决权”葬送了曾经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马化腾没有明说。
随后欢聚时代董事长李学凌也在朋友圈发出了相同的观点:
“ofo真正的死因在于‘一票否决权’。目前,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5个一票否决权,啥事都不通过。很多创业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设定,留下很多的法律漏洞,这样的情况下对公司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
首先,我觉得在ofo还“健在”的情况下,就公开讨论别人的“死因”不太合适。
其次,如果真要讨论其“死因”,我也觉得并非他们说的“veto right”。
一票否决顶多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凶手恰恰是大家都忽略的“用户信任地崩塌”。
03
年轻创业者戴威的情怀、梦想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都非常令人钦佩,但他却犯了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就是失信于用户。
众所周知,ofo押金难退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此次全国范围内集体退押最根本的导火索,也是此前ofo在押金问题上的搪塞和不够重视。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就不断有媒体曝出共享单车挪用用户押金。
比如今年上半年的一篇《ofo押金仅剩35亿元,挪用押金或超百亿?》曾引发轩然大波,当时ofo发表官方声明予以否认,还表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实报道。
可时至今日,在退押大军面前,“ofo到底有没有挪用用户押金”已经成为多此一问。
如果押金真的没有挪用,那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地退给用户呢?ofo显然没有说清楚,押金到底去哪儿了,才会退的这么慢。
04
押金不仅仅是其代表的票面价值,更是彼此之间的一种信任约定:
用户押一笔钱换取自行车的使用权,完璧归赵则可以随时收回押金,如有损坏可以从押金中扣除。这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
押金在财务上的处理应该很严格,它不属于公司收入,决不允许挪为他用,因为虽然名义上押给你,但本质上它还是用户个人的私有财产。
但很多创业者在财务上很无知,以至于“挪用押金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潜规则”。
公司运营再难,也应该守住底线,自己犯下的错误终归到底不能让用户来买单,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很可惜,ofo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
ofo今时今日所面临的困境,有商业模式的问题、自身运营的问题、创始团队决策失误的问题,甚至也有“一票否决权”的问题,但根本上是一场信任危机。
信任是最重要的市场资源,一旦失去,再想挽回比登天还难。
这一点已经在贾跃亭、李笑来以及三鹿、长春生物等众多企业身上反复验证过,希望戴威及ofo能成为特例。
最后,建议大家去读读《东京都一名普通市民给孟晩舟及华为全体员工的来信》。
对照来看,你会更清楚我所讲“信任”二字的珍贵和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