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大文化类节目,出现井喷式增长。
部分文化类节目截图
先是《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后有《朗读者》的读书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情感的力量,博得观众青睐,还有《国家宝藏》借由文化IP,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带来对文物的各种“八卦”解读,充分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从此一路走红。然而,爆红之后,文化类节目在创新上初现疲态,如何寻求更多突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那新生的节目,都在创新上有哪些借鉴意义?
01
打破传统读书方式,让世界名著走下神坛
由《见字如面》团队倾力打造的“升级版”大型场景节目《一本好书》,首播在豆瓣评分就成功达到9.3分,节目的高质量,为它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一本好书》豆瓣评分
12期节目还原12本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由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演技派演员演绎,通过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将书中的情节冲突、人物特点都呈现得非常到位。
比如第一期节目中,对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演绎。
《月亮与六便士》
赵立新在剧中扮演毛姆这个角色,通过对大量独白对书中的故事进行解读。同时又参与书中思特里(黄维德饰)的生活中,剧情转换之间,思特里的的梦想之地就到了巴黎。这个过程中,黄维德将思特里的从不善交流的上流社会证券经纪人到落魄、潦倒的穷画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月亮与六便士》
剧情冲突之处,他们大胆指责,勇敢讽刺,让观众产生了很深的带入感,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这档节目,对文化和影视行业拥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舞台剧的形式,沉浸式场景,让曲高和寡的著作开始走下神坛,变得好相处起来。
02
借势文化IP,文化性娱乐性并驾齐驱
《国家宝藏》走红,让我们对如何让火热的文化IP衍生出更具文化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节目产生了更多思考。北京卫视联合爱奇艺推出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上新了!故宫》或许会成为新的突破点。这档预计11月9号上线的节目,将文物与“创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新了!故宫》
节目邀请了人气偶像邓伦和实力演员周一围担任“文化创意新品开发员”将以崭新的视角和年轻的表达,与年轻人对话。突破性地把35%的未开放区域首次呈现给观众,满足新一代对故宫的好奇。立足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的角度,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阐明文化,不仅能展现故宫厚重的文化底蕴,还能赋予文化蓬勃而新鲜的生命力。
借着本就火热的故宫文化IP,《上新了!故宫》让厚重的文化以好玩的方式展现出来,观众接受起文化知识会更轻松,做到真正的深入浅出。
03
结合人文感与综艺感,拉近距离
《奇遇人生》以综艺真人秀+纪录片的方式,结合人文感与综艺感,带给观众“感动”、“正能量”、“温暖”的感受,让观众纷纷给出五星好评,仅第一集播放量就突破了400万。
《奇遇人生》
它的好口碑,要归功于节目的直接和不做作。相较于表面光鲜,如今的年轻人更喜欢真实自然的状态。《奇遇人生》的纪录片属性,注定它从一开始就没有剧本,节目的每一集阿雅都会邀请不同的好友,进行未知的旅途探索。
小S在赞比亚
从邀请小S去赞比亚看大象孤儿,到带领春夏追风,再到宋佳与澳门拳王共舞,明星们都流露出真实自然的状态,都触动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一根弦。这样与众不同的人文感和综艺感,让文化价值观的传达更加轻松有温度,也是赢得观众好感的利器。
04
形态创新,打造圈层爆款
Q4季度将上的《国风美少年》,打破常规,会以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形态走进人们视野。以“少年因国风而没,国风因少年而新”为核心,用真人秀比拼的方式,借助鞠敬伟、霍尊、张云雷等年轻人的力量,引发圈层互动,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声,让国潮回归。
《国风美少年》
它优势就在于,玩得转“颜值”美学,靠着实力与颜值并存的明星IP,扩大影响力。将传统文化的优美韵律与少年风姿融合,利用年轻的视听旋律,与观众产生共鸣,打造圈层爆款。
总体来说,文化类节目任重道远,在“文博”“探寻”“非遗”的标签下,如何让有价值的内容双向输出,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将严肃的文化节目,以正经的方式表达出来不难,做到深入浅出才是真的考验。文化类节目接下来的改变,需要以真实、自然、平等为基点,与观众沟通。不仅要利用新型的内容模式,改变文化类节目留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单调印象,还要满足人们文化和情感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