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得了出血热,可做的检查有: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检查、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这些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
出血热是一组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典型临床症状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那么,如果怀疑自己得了出血热,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第3日后逐渐升高,重者可达(15~30)×10⁹/L,异形淋巴细胞在发病第3日后即可出现,第7日后迅速增多,可>10%。
2.尿常规:尿蛋白常为(+)~(+++),红细胞可出现(+)~(+++),出现膜状物,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害的表现。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发病后第2日即能检出,IgG抗体在发病后第5日开始出现,可用于回顾性诊断。
4.凝血功能:部分患者可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5.病原学检查:可取患者血液、尿液等标本接种至细胞培养,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有助于明确诊断。
6.其他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改变,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心律失常等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出血热,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此外,灭鼠、防鼠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措施,在野外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