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症状: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出现,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此外,特殊人群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有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后,症状多不典型。婴幼儿症状多不明显,发热期可仅有低热;妊娠各期均可感染,孕期病情多较重,尤其在妊娠后期感染,易并发流产、早产和死胎;老年人症状多较重,且常并发肺炎和心力衰竭等。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肾综合征出血热,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在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在少尿期,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并进行透析治疗。在多尿期,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