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包括骨骼疼痛、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钙血症、髓外浸润和淀粉样变性等,需综合治疗并注意营养支持等。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于老年人,其晚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骨骼疼痛: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殖,导致骨骼破坏,引起骨痛。疼痛通常为隐痛或钝痛,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尤以腰骶部、胸骨、肋骨等部位多见。疼痛在活动或负重后加重,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后可缓解。
2.贫血: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破坏,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引起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肾功能损害: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肾脏沉积,引起肾功能损害。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4.感染: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症状。
5.高钙血症:骨髓瘤细胞破骨作用增强,导致血钙升高。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饮、多尿、便秘等症状。
6.髓外浸润: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7.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可沉积在组织和器官中,引起淀粉样变性。患者可出现腕管综合征、巨舌、腹泻等症状。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同时,还需要注意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对于疼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和体征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有骨髓瘤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骨髓瘤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