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检查主要有胃镜、ERCP、超声内镜三种方法,检查前需空腹,检查后需禁食2小时,可能会有短暂不适。该检查适用于上腹部疼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以及怀疑十二指肠疾病、胆囊切除术后评估胆道情况、胰腺疾病等人群。
十二指肠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系统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十二指肠疾病。以下是关于十二指肠检查的一些信息。
1.检查方法
胃镜:通过口腔插入一根纤细的管子,进入十二指肠,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
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在胆管和胰管内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胆管和胰管的形态。
超声内镜:将超声探头与胃镜或十二指肠镜结合,对十二指肠及周围组织进行超声检查。
2.检查前准备
空腹: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以避免食物影响检查结果。
告知医生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
放松心情:检查前可能会感到紧张,可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
3.检查过程
胃镜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医生将胃镜从口腔插入,通过食管进入胃内,然后依次观察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等不适,但通常可以忍受。
ERCP检查: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检查,以观察胆管和胰管的情况。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暂的疼痛和不适感。
4.注意事项
检查后需禁食2小时,之后可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等。
检查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咽喉疼痛、腹胀、腹痛等不适,一般会自行缓解。
如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5.适用人群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怀疑有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肿瘤等疾病。
胆囊切除术后需要评估胆道情况。
胰腺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总之,十二指肠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十二指肠疾病。在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准备,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操作。如果对检查有任何疑问,可与医生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