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一般是生理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尿路感染、肾结石、白血病等引起的,需针对具体原因规范处理。
1.生理因素
若本身活动量较少,突然剧烈运动,就可能引起血尿,属于运动性血尿。
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出现血尿症状后需注意休息,以帮助改善病情。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尿,如环磷酰胺、抗凝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对肾脏或尿路造成损害,引起血尿。
患者需及时停止用药,血尿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氨甲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3.尿路感染
细菌、病毒等均可引起尿路感染,导致尿路黏膜受损,红细胞进入尿液后就会引起血尿。
细菌感染者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帮助控制感染;病毒感染者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喷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缓解后,血尿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4.肾结石
若本身患有肾结石,不规则的结石损伤到上皮细胞黏膜,就会导致红细胞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引起血尿。
对于肾结石引起的血尿,可选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如枸橼酸氢钾钠、碳酸氢钠、坦索罗辛等,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需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白血病
若本身患有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影响正常造受功能,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就会引起异常出血,可能会表现为血尿。
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羟基脲、别嘌醇等药物治疗,还可进行化学治疗,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阿柔比星、长春新碱等,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条件合适患者可以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发疾病缓解后,血尿症状会自然缓解。
血尿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需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选择。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