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肿了可能和外伤、过敏、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囊肿等因素有关,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外伤
耳朵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或划伤等,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起肿胀。
建议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若疼痛较为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药物,能够缓解疼痛。
2.过敏
耳朵接触过敏原,如某些化妆品、洗发水、耳环等,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肿胀。
建议远离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同时可能要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药物,能够缓解过敏症状。
3.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外耳道,引起炎症时,会导致局部充血、肿胀。
建议患者避免搔抓,以防止问题加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或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4.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引起疖肿时,也会导致肿胀。
需要注意避免挤压疖肿,保持局部清洁。同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能够控制感染。疖肿较大或已化脓,需通过手术切开引流。
5.囊肿
耳朵内部或周围组织的囊肿形成时,会形成占位性病变,造成局部肿胀。
若囊肿无变化,同时体积较小,可暂时不进行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但若患者存在感染问题,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以起到消炎作用。另外,若囊肿较大或影响听力,则需进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