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肾两虚导致的久咳久喘,主要与肺气耗损,肾气不足有关,没有比较好的首选治疗,一般都是通过饮食调养、情志调节、艾灸治疗、针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促进恢复,具体如下:
一.病因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两者在呼吸功能上相互依存。肺负责呼出体内浊气,吸入自然界清气,而肾则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因此,当肺肾两虚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破坏,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出现久咳久喘的症状。另外,肺肾两虚时,气血化生不足,肺失濡养,导致肺功能下降,也可引发长期的咳喘症状。
二.治疗
1.饮食调养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和芥末等,可以适当多吃些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食物,如莲子、芡实、山药、雪梨、枇杷、百合等。
2.情志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不要过度焦虑和压抑,这样有助于气血的顺畅流通,调节脏腑机能。
3.艾灸治疗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体内正气,起到补肺益肾的作用。如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这些穴位与肺肾功能紧密相关,通过艾灸可以温补肺肾。其中,关元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在肚脐(即神阙穴)正下方三寸(大约四横指的宽度)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相关操作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注意掌握适宜温度,以防灼伤皮肤。
4.针刺疗法选穴为肺俞、肾俞、中府等,这些穴位与肺肾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流通,改善肺肾功能失调,缓解咳嗽咳喘的症状。其中,肺俞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二指宽)处;肾俞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注意,针刺疗法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针刺手法和深度。
5.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遵医嘱选择一些中成药调理治疗,如百合固金丸、七味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等,可起到滋肾阴、清虚热、润肺化痰、滋补肺肾等作用,适用于缓解肺肾两虚导致的咳嗽、喘息等不适症状。其中,麦味地黄丸一次1丸,一日2次,其他处方药物服用剂量和方法需谨遵医嘱。
以上治疗方法,患者可以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出现不适症状后一定要积极就诊进行早期调理,不要拖延。日常在雾霾或空气质量不佳的天气里,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需要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以保护呼吸系统。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空调等设备,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