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肿胀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包括外伤、关节炎、感染、下肢血管疾病等。
1、外伤
当踝关节遭遇扭伤、撞伤等外力损伤时,会导致局部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等,引起出血、水肿,从而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外力破坏了局部的组织结构,引发炎症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
2、关节炎
如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踝关节,导致关节滑膜炎症、增生,分泌过多滑液,同时伴有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进而出现肿胀。这类肿胀往往会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且可能反复发作。
3、感染
踝关节的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感染可能源于外伤后的直接感染,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等途径而来。随着感染的进展,可能会形成脓肿等严重情况。
4、下肢血管疾病
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液体在踝关节及周围组织积聚,引起肿胀。这种肿胀通常以下肢低垂时加重,抬高时减轻为特点。
此外,长期站立或行走、心脏或肾脏疾病导致的水钠潴留等,也可能引起踝关节肿胀,但通常为双侧对称性肿胀。此外,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踝关节肿胀。
当出现踝关节肿胀时,尤其是伴有疼痛、活动受限等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