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
1.过劳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摄入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易致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