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出汗但是小肚子凉疼的原因通常包括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肾阳虚、卫气不固、肝胆湿热等,需要根据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脾胃虚寒
夏季高温,人体易出汗,但若脾胃虚寒,机体的气血就会运行不畅,造成腹部失去温煦,出现腹部冷痛的症状。此时应避免摄入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苦瓜等,可以适量增加温补食材的摄入,如羊肉、龙眼、山药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药物,健脾和胃,改善疼痛的情况。
2、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会导致气血无法有效滋养和温煦全身,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汗液排出会带走一部分体内的热量和水分,腹部就会更容易因为失去气血的温养而感到凉疼。因此,对于气血两虚的人,在夏天需要适当增加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橙子、芹菜等,以补充气血。也可遵医嘱一次1袋、一日2次服用气血双补丸,一次8-10丸、一日3次的口服十全大补丸(浓缩丸)或是一次1袋,一日2次的开水冲服八珍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滋补气血,促进身体康复。
3、肾阳虚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虚可能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部冷痛的情况。夏天出汗后,由于腹部失去肾阳的温煦和脾胃的滋养,会进一步加重腹部冷痛的情况。治疗应温补肾阳,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药物,同时应穿高腰裤子,加强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凉。
4、卫气不固
卫气具有温养皮肤、腠理,调节汗孔开合的功能。卫气不固会导致夏天汗孔开合失常、自汗增多。同时,由于卫气不足,无法有效温煦和固护腹部,会使得腹部在出汗后更易感到凉疼。针对该情况,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背俞穴、关元穴、风池穴等部位进行针灸,能够固表止汗,减轻不适。
5、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时,会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易迫津外泄,表现为夏天易出汗。同时,湿热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加之湿热下注,可能使腹部受到湿热邪气的侵袭,出现凉疼感。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丸、肝胆双清颗粒等药物帮助清除肝胆湿热,减轻腹部出现的不适表现。
若是症状难以得到改善,且持续加重,建议尽早前往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