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等。
1.心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两个方面。
2.肝
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与胆相表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主藏血两个方面。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包括促进脾胃的运化、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情志的调畅等。
3.脾
脾主运化,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三个方面。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作用。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脾运化水湿是指脾将体内的水液代谢产物运输到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作用排出体外。
4.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四个方面。肺主气是指肺具有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
5.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四个方面。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指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果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因此,中医强调在养生和治疗疾病时,要注重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以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