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没血回吸就有血,一般需要考虑是由于鼻腔干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咽癌等因素引起的,根据相关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保持室内湿度、多饮水、鼻腔冲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1.鼻腔干燥
气候干燥、室内湿度低等原因,导致鼻腔黏膜过于干燥,而回吸时,可导致鼻黏膜上的小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
建议患者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并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同时,避免频繁擤鼻,并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减轻鼻腔黏膜干燥症状,有助于减少出血。
2.慢性鼻炎
发生慢性鼻炎后,鼻腔黏膜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在回吸时产生血迹。
确诊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鼻喷雾剂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鼻腔炎症,并且可以促进损伤的纤毛上皮修复,从而减少出血。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保持鼻腔清洁。
3.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的统称,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感染后,由于炎症刺激局部黏膜,导致其充血、水肿以及血管暴露,回吸时也会引发出血。
确诊为鼻窦炎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鼻喷雾剂进行治疗,以减少出血。如果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需考虑进行内镜鼻窦手术,以促使黏膜炎症消退。
4.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表面血管丰富,易出血。当肿瘤受到刺激或压迫时,可能导致出血,从而在回吸时产生血迹。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一手术为主,如鼻侧切开上颌骨切除等鼻外进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进路手术等。
5.鼻咽癌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病变,癌病灶可能压迫或浸润周围组织,导致局部黏膜变薄,而回吸时会在鼻咽腔内形成负压,进而使黏膜血管破裂,出现少量血液。
鼻咽癌对放疗较为敏感,所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放疗同时,也可以同步或者辅助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也有助于杀灭癌细胞,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如果局部放疗失败或者局部复发鼻咽癌,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如传统开放手术、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改良或根治颈淋巴清扫术。
日常生活中,应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避免吸烟、饮酒,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鼻腔炎症和刺激。另外,治疗期间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