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风了起疙瘩可能与荨麻疹、幼儿急疹、接触性皮炎、水痘、风疹等因素有关,要根据情况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荨麻疹
荨麻疹是可能与寒冷、热、光线等刺激有关,还可能与接触药物、花粉等易致敏的物质有关。患者皮肤在接触冷风后,血管收缩,组胺释放,可导致皮肤出现风团和瘙痒。
患者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并避免接触过敏原,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帮助止痒、抗过敏。还需保持室内清洁,勤开窗透风,还要进行适度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以增强免疫力。
2.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由病毒感染引起,特别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幼儿受风后免疫力下降,可能会突发幼儿急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和皮疹,一般在发热3-5天后出现。
家长需让幼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安静的环境。同时,多让幼儿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若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手心、脚心等部位,促进散热。若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并超过38.5°C,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可能与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有关,若风中携带有易致敏的物质,比如尘螨、花粉等,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接触部位可能会出现皮疹,还会伴有瘙痒。
患者需找出并避免接触导致皮炎的过敏原,比如甲醛、重金属、动物毛发等。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左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异丙嗪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还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物理疗法,比如紫外线照射,来改善受损皮肤状态,促进炎症消退。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受风后免疫力下降,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容易发病,患者皮肤可能会出现小红点、小斑疹,逐渐增大形成丘疹,再发展成疱疹。
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衣物以减少摩擦,避免抓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减少病毒繁殖和传播。若继发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同时,水痘具有传染性,患者还需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
5.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受风后免疫力下降,接触病毒后可发生风疹,患者皮肤可出现浅红色斑丘疹,颜面和四肢多,躯干较少。
症状轻微的风疹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适当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比如米汤、牛奶等,还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受凉。出现高热症状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解热镇痛。
受风了起疙瘩后,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可以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超声检查等,明确诊断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