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风湿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可完全恢复。
类风湿关节炎(RA):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p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系统性硬化症(SSc):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血管缺血。
多肌炎/皮肌炎(PM/DM):PM/DM是一组病因不明,以横纹肌为主要病变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四肢近端、肩周、颈周、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
2.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A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反应性关节炎(ReA):ReA是一种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后的反应性关节炎多发生于腹泻、尿痛或尿道炎后数天至数周后。
银屑病关节炎(PsA):Ps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居多。
3.退行性变:
骨关节炎(OA):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负重关节,如膝、髋、脊柱、踝等。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丢失,以及骨刺的形成。
4.晶体相关性关节炎:
痛风: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假性痛风:假性痛风是由于关节软骨钙化所致,临床特点为急性发作的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炎,尤其好发于膝关节、拇指或其他较大关节,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炎症反应。
5.感染相关性风湿病:
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可累及关节、心脏、皮肤等多系统。多发生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诱因。
6.其他病因的关节炎: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FM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广泛分布的肌肉骨骼疼痛以及多部位的特定压痛点。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周期性发热综合征是一组原因不明的间歇发作的发热性疾病,可伴有周围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骨与软骨营养不良:骨与软骨营养不良是一组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骨骼和软骨发育异常的疾病,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非关节性风湿病:非关节性风湿病包括腱鞘纤维痛、滑囊炎、筋膜炎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肿胀、僵硬等,但不累及关节。
总之,风湿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对于疑似风湿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