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针对病因治疗;其次可口服铁剂补充,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关注贫血纠正情况。
1.明确病因
首先需要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痔疮等慢性失血,或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月经过多需要治疗妇科病,消化道出血需要内镜或手术治疗等。
2.补充铁剂
如果是单纯的缺铁性贫血,可以口服铁剂补充。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一般在Hb(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3~6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的铁。
3.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血制品、肉类、鱼类、蛋类、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还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促进铁的吸收。
4.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纠正情况。一般在开始补铁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血红蛋白逐渐升高,提示治疗有效。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还需要继续补充铁剂2~3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的铁。
5.注意事项
口服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可以在饭后服用铁剂,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服用铁剂期间,应避免同时服用茶、咖啡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